上海五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安徽杰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是一款集运营大屏、电桩管理、预警管理、订单管理、充值、充电、账务统计、收费设置、用户管理、电卡管理、商户设置、互联互通管理、报表分析统计、电站维护、收费方案设置、商户注册、认证审核、提现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等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桩运营管理平台。
2023年1月,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政策正式退出,“鲶鱼”特斯拉频繁调价搅动车市,以及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同比微降。
2月20日,中汽协方面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去年12月相比,三大类品种产销均呈明显下降。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否继续增长?
“(补贴)退坡之后会有一段市场的回调期,因为部分消费会在退坡之前被提前释放,但影响可控,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继续增长的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2月17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专家媒体交流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很有可能超过30%,达900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也认为,电动汽车仍处于高增长阶段。
一问:“国补”退出后会对新能源汽车产生哪些影响?
2023年起,国内实施了十余年的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退出。补贴退出后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对此,苗圩认为,补贴的退出可能会导致一些消费被提前释放,这会对今年一月份,甚至是对今年上半年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影响可控。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继续增长的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在苗圩看来,政府补贴退出后,“双积分”政策等仍在支持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他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很有可能超过30%,达900万辆。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市场,电动汽车的增长仍然处于高增长阶段。”董扬表示,相比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接近100%的增长率,即便今年增幅50%,也仍是相对高位增长。企业的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好,供需越来越平衡。
二问:新能源汽车产能是否过剩?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全球第一,提前3年完成“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的目标。在市场快速发展和车企竞速产能扩建中,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产能过剩?
苗圩认为,现阶段,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000万辆,当年产量只有300万辆。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迅速升至近700万辆,若无2021年的产能基础,2022年无法实现这样的超预期增长。
但同时他指出,新能源汽车产能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有区别,有些地区有些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产品供不应求,有些则产能利用率很低,产品销不出去。
苗圩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2022年渗透率达25.6%,传统燃油车低速增长是大势所趋,两者之间形成了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真正需要关注的是燃油车产能过剩,思考怎样消化这些过剩的燃油车产能。
三问:行业准入如何有序管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新入局者,地方政府也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招商立项,投资热度居高不下。但同时,赛麟、拜腾等项目的烂尾问题也引发了诸多关于行业准入和造车资质的讨论。
苗圩认为,在市场准入上,可以借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监管的改革,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市场有进有出,就会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问题上,地方政府要把好关,把投资形成产能这件事交给企业做。不要把准入资质变成一个可以买卖的“壳”。要用新方法支持发展,防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的出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不能用老观念去理解新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创新者、投资者看到机会所在,愿意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参与,政府宜持开放态度,大量企业的参与将会缩短行业整体试错过程,对产业发展有益。经历蜂拥而入和大浪淘沙的过程后,留下的企业将最终脱颖而出,产业集中度逐渐上升。
四问:“贵电”是否会有所缓解?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锂、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行业快速发展面临的挑战。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锂供需紧张问题正在不断缓解。
他指出,锂资源价格主要还是由供需决定。由于我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总量都已相当大,未来增长率会大幅下降。预计2023年动力电池增长率从150%下降一半左右,我国锂离子电池总出货量增长率也将从2022年的接近100%降低至50%左右,出货量接近10亿千瓦时。动力电池需求增长率会下降,需求紧张局面会大幅缓解。
在欧阳明高看来,今年下半年,锂价格将降至35元万/吨-40万元/吨,较为合理的价格平衡点可能在20万元/吨左右。
五问: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如何发展?
“电动汽车是做强中国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陈清泰表示,我国“换道先行”,深刻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竞争地位。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他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电动化,还应该充分发挥中国在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共享出行等方面优势,加强网络协同。
陈清泰表示,这场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支撑这场汽车革命的是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倒逼这场汽车革命的是拯救地球减少碳排放。汽车革命要实现的应该是绿色出行,要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成本,减少交通伤亡,改变出行的体验。因此电动化只是这次变革的1.0,要充分释放未来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造福社会的潜能,还有赖于网联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务的创新。
他强调,要让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实现融合和对接,未来的电动汽车将是存储和消纳绿色能源的基本单位,是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把新一代移动通讯、共享出行连接在一起的节点,从而推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较大程度上来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能源环境、城市交通等痛点难点问题,重塑未来出行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