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我国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财政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指标优化: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水平。例如,适当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提高了整车能耗和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的门槛要求。
补贴标准完善:为了促进产业优胜劣汰,防止市场大起大落,补贴标准有所降低,以实现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
清算制度改进:对于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采取预拨资金的方式,在满足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请清算。此外,从2019年起,未达到补贴技术指标的车型产品也纳入推荐车型目录。
公平环境营造:过渡期结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而是转为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强化质量监管:加强安全性和一致性监管,建立产品安全监控和“一致性”抽检常态机制,确保车辆安全。
示范应用调整: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调整为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进行示范,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
补贴期限延长: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同时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
补贴方式调整: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
综上所述,这些调整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向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方向转型,同时也确保了补贴资金的有效利用,防止了市场的过度依赖和潜在的不公平竞争。这些政策自2019年起开始实施,并设置了相应的过渡期安排。
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26日迎来调整,备受消费者和制造商关注的补贴标准、技术指标、质量监管等有了“新说法”。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当天联合发布通知,对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3类汽车的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作出最新规定。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非一成不变,2016年以来,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以及国内外产业发展等情况,我国实行动态调整制度。
本次调整,按照技术上先进、质量上可靠、安全上有保障的原则,适当提高了技术指标门槛。主要体现在,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要求,提高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门槛要求。
在补贴标准方面,通知明确,根据新能源汽车规模效益、成本下降等因素以及补贴政策退坡退出的规定,降低补贴标准,促进产业优胜劣汰,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这位负责人介绍,本次调整旨在加大补贴退坡力度,分阶段释放压力。按照2020年以后补贴退出的制度安排,为了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过渡,采取分段释放调整压力的做法,即2019年补贴标准在2018年基础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这一退坡比例与当前整车综合成本下降的比例基本适应。”
补贴退坡,不仅仅是因为成本在下降。这位负责人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长期执行补贴政策导致一些企业形成“补贴依赖症”,产业竞争力不强。
本次调整,在补贴方面“做减法”的同时,在服务和监管方面着力“做加法”。
以优化清算制度为例。现行政策规定,运营车辆申请补贴清算需满足2万公里行驶里程。部分企业反映清算时间长、资金占用压力大。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新政策规定:从2019年开始对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完成销售上牌后即预拨一部分资金,满足2万公里后再予以清算。
在监管方面,通知明确,将建立产品安全监控和“一致性”抽检常态机制。对由于产品质量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或经有关部门认定存在重大质量缺陷的车型,暂停或取消推荐车型目录,并相应暂缓或取消财政补贴。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政策调整,加减之间,凸显出我国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